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机器也在进步。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逻辑分析仪这个仪器,它主要就是对数据进行采集,最后显示出来的一个过程。下面就给大家仔细介绍一下逻辑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和发展历史是什么。
一、逻辑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逻辑分析仪的工作过程就是数据采集、存储、触发、显示的过程,由于它采用数字存储技术,可将数据采集工作和显示工作分开进行,也可同时进行,必要时,对存储的数据可以反 复进行显示,以利于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
将被测系统接入逻辑分析仪,使用逻辑分析仪的探头(逻辑分析仪的探头是将若干个探极集中起来,其触针细小,以便于探测高密度集成电路)监测被测系统的数据流,形成并行数据送至比较器,输入信号在比较器中与外部设定的门限电平进行比较,大于门限电平值的信号在相应的线上输出高电平,反之输出低电平时对输入波形进行整 形。经比较整 形后的信号送至采样器,在时钟脉冲控制下进行采样。被采样的信号按顺序存储在存储器中。采样信息以“先进先出”的原则组织在存储器中,得到显示命令后,按照先后顺序逐一读出信息,按设定的显示方式进行被测量的显示
二、发展历史
逻辑分析仪1973年问世的产品测试速度慢,功能简单,具有基本触发能力和显示方式,定时分析与状态分析分属两种仪器;第二代产品以微机化为标志,把定时分析和状态分析合二为一,便于微机的软、硬件分析;第三代产品的主要特点是高速度、多通道、大存储容量且具有以系统性能分析为代表的分析能力;第四代产品以单片逻辑分析仪为标志,且性能更加完善。
以上就是逻辑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和发展历史的介绍,有问题请联系我们。